当前位置:主页 > 问答百科 > 正文

超星尔雅学习通2020中庸精读全章节测试答案(3)

时间:2020-03-21 来源:未知 作者:小尤

A、整齐

B、完全

C、达到

D、斋戒

2.“克己复礼为仁”中“克”的意思为()。C

A、克服

B、战胜

C、承担

D、消化

3.克己复礼是让礼得到一种应有的回归,回归到人心的敬和节。敬是诚意,节是约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九经之法(二)

1.郑玄把“均其稍食”中的“稍食”解释为()。C

A、稍微

B、配给

C、按月发放的俸禄

D、逐渐

2.“送往迎来,嘉善而矜不能”中“矜”的意思为()。B

A、矜持

B、怜悯

C、自夸

D、慎重

3.《中庸》中“朝聘以时”的“朝”意思为诸侯使大夫来献。X

豫则立

1.郑玄将“所以行之者一也”的“一”解释为()。B

A、数字

B、准备

C、开始

D、首位

2.刘歆是古文经学的继承者,曾与其父亲刘向共同编订了()。C

A、《说文解字》

B、《诗经》

C、《山海经》

D、《经义述闻》

3.以下属于“九经”内涵的是()。ABCDE

A、修身尊贤

B、敬大臣

C、子庶民

D、柔远人

E、怀诸侯

4.“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中的“豫”本意为大象。√

反身归诚

1.“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中“获”意为()。C

A、擒住

B、收割

C、取得

D、俸禄

2.“信乎朋友有道,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中“顺”释义为()。B

A、顺利进行

B、处理好关系、秩序

C、顺从、取悦

D、沿着道路前进

3.儒家传统思想认为个人修养是一个由外向内、由人及己的基本过程。X

“诚”的阐释

1.《说文解字》中将“丁”解释为()。D

A、成就

B、和解

C、成全

D、要素聚合

2.《说文解字》中将“成”解释为()。C

A、单一

B、健壮

C、充实

D、细小

3.中国人认为自然生长的归宿是“成”,由“生”到“成”是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运作规律。正确

“诚”的来源

1.古文献中将“诚”字的来源“壹”释义为()。D

A、简单

B、账目

C、忠心

D、专注

2.古文中“诚”字来源于()。BCD

A、承

B、忠

C、敬

D、壹

3.在战国时期儒家作品中,通常用“诚”而不是“壹”来表示专注而不离散的精神状态。√

《大学》“诚意”

1.()原指简片散失,后泛指书本有缺页或文字有脱漏。B

A、错简

B、漏简

C、重简

D、误简

2.“君子必诚其意”中“诚意”的特点是()。AC

A、强调“真诚而无伪”的状态

B、强调慎独与自我约束

C、对自己本性、自己内在的真实的自然舒展的状态

D、对自我不断反思的精神自觉

3.《大学》中将“诚意”分为()层次。ABCD

A、至诚无伪

B、至诚不息

C、至诚尽分

D、至诚感通

以诚为本

1.“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中“得”释义为()。C

A、得到

B、等待

C、道德

D、必须

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中庸讲“诚”最大的突破在于格局

B、大学讲“诚”主要体现在修养上

C、曾子没有把“诚”的高度说透

D、中庸把“诚”不仅局限在修养上,更是上升到性与天命的高度上

3.“中庸”既体现为人的中和的本性,也体现在修养过程中不断的调节和坚持之间的中和。√

诚之之法(一)

1.《说文解字》将“宷”解释为()。D

A、采集

B、辨别

C、分析

D、详尽了解

2.《说文解字》将“悉”解释为()。C

A、熟悉

B、解释

C、详尽

D、兽足

3.“诚之”包括了明辨和笃行、择善与固执,这也体现了人的两种本质。√

诚之之法(二)

1.“博学之,审问之”中“审”意思为()。C

A、审问

B、审查

C、明辨

D、详细

2.“明辨之,笃行之”中“笃”意思为()。D

A、专注

B、忠实

C、笃信

D、厚重

3.“行之弗笃,弗措也”中“措”释义为()。B

A、举措

B、安置

C、计划办理

D、处理

4.“人道”在于我们的自主与能动,充分把握自己的本性并不断地实现本性。正确

5.《中庸》以“诚”来贯穿天人之际,用它来明确天道与人道的根本规律。正确

诚明之辩

1.()将“诚明之辨”解释为“诚则无不明矣,明则可以至于诚矣”。B

A、郑玄

B、朱熹

C、曾子

D、孟子

2.以下对《中庸》与《大学》的论述,说法正确的有()。ABCD

A、《中庸》从天道与人道的本质论述出发

B、《大学》立足于后天,后天实践的次第

C、《中庸》自本体以成工夫

D、《大学》自工夫以见本体

3.“诚明”中“诚”强调后天自觉,而“明”则强调天道自然。X

参赞天地

1.“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中“和”意思为()。D

A、平和、宁静

B、共同、一起

C、和谐、和睦

D、不同要素的互补

2.“尽性”就是“至诚”,即让自己的本质得到充分地不加掩盖地彻底实现。正确

3.理解“尽人性”“尽物性”的前提在于,人性是“生生之合”,人能通万物。正确

改造世界

1.“其次致曲,曲能有诚”中“曲”可解释为()。C

A、曲解

B、弯曲

C、细节

D、无理

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儒家认为致曲是改造世界的关键

B、做学问能训练人梳理文献系统条理思维的能力

C、做学问能训练人清晰准确表达文献内容的能力

D、做学问能训练人大量阅读文献的能力

3.“致曲”是指在具体的情境中,根据具体的德行标准和礼仪,让中和的本质充分实现。正确

至诚感通

1.以下不符合郑玄对“四体”解释的是()。C

A、龟之四足

B、春占后左

C、夏占前右

D、冬占后右

2.朱熹将“动乎四体”中的“四体”解释为()。B

A、龟之四足

B、动作威仪之间

C、人的四肢

D、汉字的四体

3.《中庸》通过“至诚如神”这种绝对性的叙事来讲人对于世界的作用。正确

不诚无物(一)

1.“小信未孚,神弗福也”的“孚”在《说文解字》中本意为()。C

A、照拂

B、信服

C、孵蛋

D、沉浮

2.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至诚如神是指诚能达到神的境界

B、至诚如神是指有一个神决定着我们的诚与道

C、儒家讲神是指它充分拓展的境界,而不是指外在的主宰

D、儒家讲天是指自然之理,而不是强调有高高在上的神明

3.“诚者物之终始”中“物”是指()。D

A、物体

B、实质

C、细节

D、万物

4.“诚”来自于外在的规定,而不是内在的本质。X

不诚无物(二)

1.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人是可以把握“中和”的

B、义理是人的根本性品质

C、《中庸》论述了儒家思想的人性修养和哲学思想

D、仁道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

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君子终日乾乾”表达健旺的生命态度

B、天地的根本规律在于生生不已

C、“诚”是一种充实饱满的意象

D、人可以主动去实现自己的本质与“性”

3.人和万物的关系是从自身来理解宇宙的整体规律、安放万物,推动人文和自然的和谐。正确

天地三境界

1.郑玄将“则其生物不测”中“不测”解释为()。B

A、不可预料

B、无数

C、不可测量

D、祸事

至诚广大

1.郑玄将“斯昭昭之多”中的“昭昭”解释为()。C

A、清楚明白

B、显现出来

C、一点光亮

D、简单明了

2.“振河海而不泄”中“振”的意思为()。D

A、振奋

B、抖动

C、抚恤

D、收

至诚不息

1.“惟天之命,於穆不已”中“穆”意思为()。D

A、恭敬

B、肃穆

C、温和

D、幽微

2.“於乎不显”中“不”意思为()。B

A、无

B、大

C、异

D、步

圣人法天

1.“海”与“晦”同源,强调的是()。C

A、广阔

B、深刻

C、晦暗

D、容量

2.朱熹讲“曲礼”是各种各样行为的细节规范。正确

中庸之要

1.儒家政治哲学的关键是让人的本质和()统一起来。B

A、经济进步

B、政治文明

C、个人技艺

D、器物制造

2.中庸之要的内涵包括了()。ABCD

A、本性和自觉的统一

B、自诚明和自明诚的统一

C、自然和人为的统一

D、先天和后天的统一

3.对“人”的批判与揭露是儒家思想的一个根本性方向。X

出处去就

1.“是故居上不骄,为下不倍”中“倍”的意思为()。C

A、躲避

B、负担

C、背离

D、加倍

尊古重礼

1.郑玄将“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中“反”解释为()。B

A、背离

B、返还

C、相反

D、反抗

2.“书同文,行同伦”中“伦”的意思为()。D

A、方向

B、特征

C、等级

D、礼法

3.在儒家传统思想中,“有德无位”与“有位无德”的人都不宜去颠覆以往的文明传统。√

以上相关的更多内容请点击中庸精读查看,以上题目的答案为网上收集整理仅供参考,难免有错误,还请自行斟酌,觉得好请分享给您的好朋友们!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