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星尔雅学习通2020(大学精读)全章节测试题及答案
超星尔雅学习通2020(大学精读)全章节测试题及答案
关于中国古典的世界
1.有人提倡把本质性的道理从经典中抽象出来,然后对经典文本进行漠视和抛弃,这属于(C)。
A、激进主义态度
B、普遍主义态度
C、虚无主义态度
D、历史主义态度
2.经典的(AB)建立在和普遍的人性、人性的基本内容相辅相成的基础上。(AB)
A、普遍性
B、永恒性
C、一般性
D、特殊性
3.对于为什么要研读经典作品,常见的一共有哪几种态度(BCD)。
A、激进主义态度
B、普遍主义态度
C、虚无主义态度
D、历史主义态度
4.《诗经》没有直接记录历史事实,无法反映了社会状况。(×)
1.“先王以经纶”中的经纶是什么意思?(D)
A、整理蚕丝
B、常
C、经典
D、权变
2.“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是意大利著名文艺评论家克罗齐提出的。(√)
1.进入古典的基本方法包括。(D)
A、训诂
B、章句
C、义理
D、以上都是
2.古代的思想写作没有逻辑。(×)
1.传统上认为《大学》的成书年代在。(A)
A、战国初期
B、战国末期
C、春秋初期
D、春秋末期
2.思孟学派的发端者是(B)
A、庄子
B、曾子
C、庄子
D、荀子
3.古时候,谁写的书就一定会著谁的名。(×)
1.关于曾子的品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注重修身
B、注重孝道
C、好勇斗猛
D、明仁道
2.游子认为孔子说的“死欲速朽”就是希望人死后身体赶紧腐烂。(×)
3.“忠恕之道”和《大学》有本质性关联。(√)
1.《大学》的时代特点不包括。(B)
A、家国同构
B、集各家学说之大成
C、心性
D、征引六经
2.儒学的内在化从思孟学派开端,在哪个时代实现了集大成?(B)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3.辨伪学的滥用可能导致历史虚无主义的出现。(√)
1.关于《学记》的描述,不正确的是。(D)
A、是中国古代的一篇教育论文
B、是《礼记》中的一篇文章
C、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
D、是《大学》中的一篇论文
2.古代的学制有什么特点(ABC)?
A、以官学为基本方式
B、以贵族子弟为主体
C、以六艺和六经为基本教学内容
D、以私学为基本方式
3.先秦是一个缺乏私学的时代。(√)
1.下列哪项不属于《学记》中大学教育的特点?(C)
A、教育强调一个人生命境界的提升
B、大学强调完整人格的塑造
C、教育止于知识
D、教育强调个人的全面培养
2.《学记》中说到不同学年要有不同的境界,其中三年应达到的水平是。(C)
A、离经辨志
B、博习亲师
C、敬业乐群
D、论学取友
3.《学记》中的“中年考校”的“中”是“挨着”的意思。(×)
1.古代大学的最终指向是。(D)
A、知识
B、建国
C、修身
D、治国
2.人类对万物的认识是通过“类”来展现的。(√)
3.知类和通达是相辅相成的过程(√)
1.大人之学的体现不在于(D)
A、人的本质
B、“天大、地大、人亦大”
C、人普遍的共通的精神本性
D、贵族身份
2.先秦时期进入“大学”一般需要贵族身份。(√)
3.《大学》带有深刻的春秋以前的贵族大学的烙印。(√)
1.儒家强调人的追求、思想和修养上的平等所体现的道理不包括。(A)
A、是不符合时代需求的
B、为阶级社会注入动荡与活力
C、儒家的精神来自于历史
D、体现了平民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渴望
2.对《大学》的评价不准确的是。(D)
A、是人类历史上的重要进步
B、是平民对贵族的胜利
C、是平等精神作为人类的本质价值在历史上的具体体现
D、是平民阶级已经征服贵族阶级的标志
3.《大学》对于传统有一种深刻地、彻底地继承。(√)
1.《大学》的聚讼是由谁开始的(B)?
A、董仲舒
B、朱熹
C、王阳明
D、程颐
2.下面哪些是“格物致知”的训诂大家?(D)
A、郑玄
B、司马光
C、章太炎
D、以上都是
3.“错简”是指古书中文字次序错乱。(√)
1.“在止于至善”一句中关于“止”的解释不正确的是。(D)
A、有“朝向”之意
B、“趾”的本字
C、本义是“脚”
D、是“终止”的意思
2.“在明明德”一句中关于“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B)
A、“存”的意思
B、和“是”等同
C、指精神思想的专注状态
D、是一种主体的凝聚
3.“明明德”和“亲民”是“至善”的内容。(√)
4.“念兹在兹”中“念”和“在”的意思相近。(√)
1.《国语》中出现的对“昏德”的描述包括。(D)
A、贪冒
B、辟邪
C、粗佚
D、以上都是
2.对“明德”的理解正确的是。(ABC)
A、先秦古人讲明德着眼于君道
B、先秦的明德就是明德之政或明德之治
C、明德的反义是昏德
D、“德”一直是褒义词
3.“在明明德”中第二个明是“照明”的意思。(×)
4.古人对“明德”的向往其实也是期待有一种自上而下的政治规范能规范、清晰地掌握人们的生活和命运。(√)
1.古人将天命义理化,体现的道理不包括。(D)
A、为期待的品质和道德的准则找到依据
B、使明德具有必然性特点
C、导人向善
D、是一种消极的思想
2.古人认为“明德”的根源来自于自己。(×)
3.天的伦理化实质是我们对天的重新发现。(×)
1.体现了明德的君主有。(D)
A、尧
B、舜
C、汤
D、以上都是
2.明德在阶级世界中现实与想象的政治载体是。(B)
A、文人
B、圣王
C、平民
D、先哲
3.传统的“明德”有什么特点(ABCD)?
A、属于贵族
B、实质是一种政治的理性
C、以天命为依据
D、以贵族为主体
1.据顾炎武的《日知录·周末风俗》记载,春秋战国之变的体现不包括。(A)
A、春秋时的战争无矩到战国时的有序战乱
B、从春秋的礼信到战国的权诈
C、春秋的祭祀和聘享在战国被取消
D、春秋时宴会赋诗到战国时期消失了
2.战国时礼崩乐坏,《大学》认为重建明德的任务落在了哪家学派身上?(C)
A、墨家
B、法家
C、儒家
D、道家
3.关于传统明德的崩坏的记录可以从《日知录》中窥得一二。(√)
1.一般来说,一种文化的延续在于(AB)
A、自身的传承
B、自身的深化
C、自身的怀疑
D、自身的推翻
2.明德的实现是无条件的。(×)
3.孔子说的“克己”的主体是自己。(×)
1.《大学》认为明德的基础在于。(C)
A、人的出身
B、天命所归
C、格物致知
D、延续传统
2.《大学》论述明德的普遍性不在于。(D)
A、认可明德的普遍性
B、强调实践的次第
C、汇归到儒家的伦理体系
D、以治国得以实现作为根本出发点
3.传统的明德建立在什么环境条件下。(ABCD)
A、贵族垄断政治
B、贵族垄断教育
C、贵族垄断学术
D、贵族垄断人与天沟通的权力
4.《大学》认为明德专属于君主。(×)
1.明德和人性的关系被明确提出是在。(D)
A、《论语》
B、《大学》
C、《礼记》
D、《中庸》
2.“天命之谓性”在“人天”的框架中,去解决伦理依据和伦理主体的(B)
A、特殊性
B、普遍性
C、决定性
D、永恒性
3.孔子明确提出了“性善论”。(×)
4.抛弃传统的过程本身就带着传统的烙印。(√)
1.被称为亚圣的是。(C)
A、庄子
B、荀子
C、孟子
D、曾子
2.圣王之所以为圣就是因为他们的出身都是高不可及的。(×)
3.明明德根本特点在于它的普遍性。(√)
1.王阳明是如何驳斥朱熹“新民”的观点的?(D)
A、认为《大学》中讲的是自新,而非“新民”
B、《大学》中具有“亲民”的思想
C、儒家文献中有“亲亲而仁民”的传统。
D、以上都是
2.朱熹把亲民阐释为新民。(√)
3.“子为父隐”体现了“亲亲之道”。(√)
1.郑玄认为《大学》的旨趣在于。(B)
A、修身立德
B、为政之德
C、礼
D、法
2.“止于至善”中的“止”有哪些词意?(ABC)
A、停止
B、至止
C、止居
D、脚趾
3.《大学》提出了三纲八目,其中“三纲”是明明德、亲民和止于至善。(√)
1.佛教八识中,第八识是。(D)
A、舌
B、身
C、意根
D、如来藏
2.最早期古人认为“定”的动力和源泉是来自于。(C)
A、统治者
B、贤者
C、天
D、地
3.在《大学》里,“定”、“静”、“安”的含义没有区别。(×)
4.佛教用语里,“一丝不挂”是没有穿衣服的意思。(×)
1.对“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D)
A、从“青”
B、从“争”
C、古同“净”
D、只有无声的意思
2.从“釆”的字不包括。(B)
A、番
B、采
C、悉
D、释
3.古人对“安定”的理解在于强调有序。(√)
4.“静”是内在有序所体现的一种安定的状态。(√)
1.“安”所强调的秩序是。(B)
A、外在的规范
B、内在的自然
C、外在的自然
D、内在的规范
2.“安”体现了从规范秩序走向自然而然的过程。(√)
3.“定”偏重于“礼”,“静”偏重于“乐”,“安”偏重于“自然”。(√)
1.对语言中的异信息理解不正确的是。(D)
A、蕴含在词意中
B、蕴含在所处的语境中
C、解读古典时不能错过异信息
D、异信息的存在是没有意义的
2.在解读经典时不仅要还原词意,也要还原语境。(√)
1.对《大学》中“虑而后能得”中的“虑”理解不正确的是。(D)
A、从“思”
B、从“虍”
C、有思考的意思
D、就是一般意义上的“思”
2.对《大学》中“虑而后能得”中的“得”理解正确的是。(ABCD)
A、“得”即“德”
B、本义为登高、攀登
C、《说文解字》将其释为“升”
D、后有道德、德行之义
3.“念”的特点是萦绕、不忘怀的思考。(√)
1.以下哪些是“礼乐”作为先秦君子的情境?(D)
A、举手投足
B、行动坐卧
C、眼之所视
D、以上都是
2.对情境的认识,不正确的是?(B)
A、情境可以塑造人
B、情境的作用全是积极的
C、情境存在本质性不足
D、人在情境中容易陷入迷狂或麻木
3.人实现修养的思路有两种,分别是通过情境和通过自觉。(√)
4.先秦的君子身处的最重要的文化情境就是礼乐。(√)
1.《大学》的内在结构有“三纲八目”,其中八目不包括。(A)
A、亲民
B、诚意
C、正心
D、格物
2.古本《大学》阐释“三纲八目”使用的是分释的思路。(×)
3.“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一种本末的次第。(√)
理解“格物致知”的四种历史视域
1.以下哪门学问中出现了“格物致知”?D
A、经学
B、古典解释学
C、训诂学
D、以上都是
2.对经今古文之争描述正确的不包括()。D
A、经今古文之争是汉代儒学经学两大派在学术和争立学官问题上的争论
B、经今文学所依经籍为当时通行的隶书书写的
C、经古文学所依经籍据称为发掘出的先秦古文字本
D、两派所依经籍虽年代不同,但是在治经观点上是相同的
3.在格物致知的阐释中,前所未有地凸显出了经典、语言、思想和历史间的关系。√
训诂学中“训”和“义”的辨析
1.下列对训诂的解释正确的是()。D
A、解释古代汉语典籍中的字句
B、解释文献语言
C、其根本目的是传意
D、以上都是
2.训诂学中同样的“义”可以用不同的“训”来解释,反之则不行。X
3.辨“训”和“义”需要辨文意训释和词义训释。正确
郑玄对“格物致知”的阐释
1.郑玄对“格物致知”的注释不包括()。C
A、格即来
B、格物即来物
C、致即智
D、物指事,类似于人事
2.郑玄是经今古文的集大成者和统一者。√
3.郑玄把“格物”解释为“致知”的前提。X
李翱对“格物致知”的训诂
1.对《复性书》的描述不正确的是()。C
A、作者是李翱
B、是关于人性学说的论文
C、认为“人之性皆恶”
以上相关的更多内容请点击“超星尔雅 ”查看,以上题目的答案为网上收集整理仅供参考,难免有错误,还请自行斟酌,觉得好请分享给您的好朋友们!
- 『 2023超星尔雅学习通(机器的征途空天科
- 『 2023超星尔雅(近代中日关系史研究)章节
- 『 军队的现代化,()是兴军之本。
- 『 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投原子弹打开了核
- 『 原子弹爆炸对人类造成的远期损伤包括(
- 『 生物武器可以使大量人、畜发病或死亡,
- 『 1925年,()制定的议定书中第一次明确
- 『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在比利时使用
- 『 原子弹的杀伤破坏力比氢弹更大。
- 『 原子弹是利用重原子核聚变反应,瞬间释
- 『 意大利物理学家()提出在铀核裂变中所
- 『 遥控制导可以分为指令制导和波束制导两
- 『 按照发射点和目标位置划分,导弹可划分
- 『 导弹本体是由()组成。
- 『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自动寻的式制导的是
- 『 随着新概念武器的应用,天军、机器人兵
- 『 新概念武器的应用并不会改变传统意义上
- 『 物质材料的结构组成或者是晶粒结构小于
- 『 纳米技术主要用于制造纳米材料以及超微
- 『 纳米武器的特点是()。
- 『 基因武器是指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研制出的
- 『 基因技术又被称为转基因技术,是一种改
- 『 基因武器的特点是()。
- 『 激光武器运用高能量的强激光光束照射,
- 『 除了激光武器外,激光在军事应用方面还
- 『 激光武器拥有优越的性能,主要包括()
- 『 与其他光相比激光的特点有()。
- 『 与其他光相比,激光的特点有()。
- 『 ()是美国物理学家,曾制造世界上第一
- 『 新概念武器与传统武器相比,基本原理、
- 『 新概念武器的特点有()。
- 『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新概念武器的是()
- 『 美国空袭利比亚体现了现代条件下高技术
- 『 巴比伦行动是以色列空军偷袭伊拉克核反
- 『 “巴比伦行动”的准备工作有()。
- 『 发展新一代的监视和跟踪系统需要发展机
- 『 通信系统要向着综合、抗毁的方向发展,
- 『 电子对抗是以一种软杀伤为主要特点的新
- 『 有源干扰必须具备的条件为()。
- 『 电子对抗技术的基本手段为()。
- 『 惯性导航系统短期精度高,长期工作要靠
- 『 GPS的星座由21颗卫星加3颗备份卫星组成
- 『 陆基导航系统包括航空、航海和地面装载
- 『 导航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是()。
- 『 ()是一种自主式导航,采用的是组合导
- 『 ()是中国着眼于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
- 『 战略预警系统主要是探测大气层内的空中
- 『 下列选项中属于预警探测系统的有()。
- 『 预警探测系统要探测的目标有()。